西南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西南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图】 西南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 以四川省高考为例,文科最低要594分才能考上西南财经大学,理科成绩最低要在608分以上才可以稳上西南财经...
西南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西南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图】
西南财经大学录取分数线
以四川省高考为例,文科最低要594分才能考上西南财经大学,理科成绩最低要在608分以上才可以稳上西南财经大学。广东省的高考生,物理类成绩不低于590分能考上西南财经大学,历史类成绩不低于572分能考上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中国“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国家重点大学,也是中国首批“双一流”建设大学之一。学校位于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天府之国”成都,拥有光华和柳林两个校区,占地2300多亩。校园湖光、柳树、草、绿树、优雅的学者,是著名的“园林学校”,是学习和学习的理想花园。
学校始于1925年在上海成立的光华大学。1938年,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因抗日战争内迁而成立。1952年至1953年,西南地区17所高校的财经系成立四川财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高校分区布局的四所财经大学之一。1960年后,经过分离、合并、改名,1978年恢复为四川财经学院。1979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被中国人民银行分为主管,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金融背景和优秀的金融学科优势。1985年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0年,由教育部管理,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大学,2017年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
黄浦浣花风雨长,光彩夺目。经过时代的变迁,西南财经大学始终与国家共命运,始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培养了“经世济民、孜孜不倦”的大学精神,奠定了“开放包容、求真创新”的学术底蕴,培养了“治国兴邦、回馈社会”的栋梁,铸就了“兴学报国”的历史纪念碑。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金融领域优秀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学校拥有26个学校(研究所)等教学单位和42个本科专业;目前,全日制学生2450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5200余人,研究生8360余人,博士生1380余人。学校自成立以来,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运输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成为国家金融、经济、管理等部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国内外本科生深造率保持在40%以上,20多名学生中涌现出一大批金融行业领军人物,被称为“中国金融人才库”。
西南财经大学是985还是211
西南财经大学是211、双一流,不是985院校。
学校拥有一批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科研机构,如中国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法律教育实践基地、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基地等。拥有国家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5个。学校承办的《经济学家》、《财经科学》被评为全国著名社会科学期刊和精品期刊;英语学术期刊《FinancialInnovation》它已成为过去十年中国第一本被SSCI收录的金融业学术期刊;《会计》等四本教材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刘诗白教授获全国教材建设奖先进个人,《中国经济学》、《中国金融》当选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拥有丰富的现代数字图书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金融文献中心;西南地区唯一的货币博物馆货币金融博物馆。
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发展战略指导,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学科生态模式。目前,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法学、社会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学位类别19个;拥有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四个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一级学科5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与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5个。应用经济学已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队伍,“经济与商业”、“人文科学总论”、“工程”、“计算机科学”四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取得了重大进展。工商管理通过了EQUIS和中国高质量MBA的双重认证。中国大陆第一家通过了ACSB商科和会计双重认证。
学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与学科前沿相结合,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要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产生大量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准中宣部首批“全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金融研究中心”、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金融安全与行为大数据实验室”、省部协同创新中心“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中心”、“西财智库”等高水平研究机构和高端智库。学校不断加强对国家、产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努力建设中国“金融智库”和“西部金融智库”。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提高合作交流质量和效率,积极服务农村振兴战略,积极做好对口援助工作,承担大学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