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教务系统入口(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web系统)【图】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系统入口 网址:https://jwb.cumt.edu.cn/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江...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系统入口(中国矿业大学教务处web系统)【图】
中国矿业大学教务系统入口
网址:https://jwb.cumt.edu.cn/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应急管理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大学。先后进入中国“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工程”和国家“双一流”大学队伍。在我国,学校是第一批拥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大学之一,拥有我国批准的研究生院。学校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被誉为“五省通衢”。有文昌、南湖两个校园,占地42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馆藏书籍文献2000多万册(件)。目前,学校有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8个国家二级学科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训)学科;江苏省6个优势学科,江苏省7个重点学科;18个一级博士项目,2个专业博士项目,36个一级硕士项目,19个专业硕士项目。学校有23所学校,72个本科专业,23600多名全日制本科生,13300多名博士生和研究生,680多名留学生,15600多名继续教育学生;有3450多名教职工;有6个国家科研平台,47个省级科研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还有一所独立的徐海学院。
焦作路矿学堂成立于1909年,中国矿业大学成立。一九三一年,改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西迁陕西城固,与东北大学工程学院、北平大学工程学院、北洋大学工程学院联合成立国家西北工程学院。抗日战争胜利后,经过多次辗转反侧,1949年9月迁回焦作旧址。一九四九年十二月,焦作工学院拨归当时燃料工业部领导。一九五○年三月,改名为中国矿业学院。一九五一年四月,学校从焦作搬到天津办学。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的采矿系于1952年调整至中国矿业学院。一九五三年,学校迁往北京,改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一九七○年,学校迁往四川省合川县三汇坝镇,改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搬到江苏徐州办学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名称,在北京学院路原校舍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一九八八年,学校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一九九七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改建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一九九八年,原煤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入国家煤工局管理。2000年,学校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从中国矿业大学单独外出,命名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到目前为止,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已经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2004年,学校成为国家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56所大学之一。学校于1997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6年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工程”建设大学,2017年成为“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是985还是21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双一流”建设高校。
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共同成长。学校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奋斗的历史,与中国同向共进,与行业同甘共苦,与地方同频共鸣。在过去的14年里,经过14次搬迁,12次改名,历经艰辛,流离失所,但依然代代相传,弦歌不断,构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矿业精神。在旧中国,学校以“教育人才、备材建设先锋”为历史宗旨,以“求我国学术的独立”为历史宗旨。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赢得了党和政府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同志“开发矿业”的题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矿业大人为事业不懈努力;邓小平同志亲自指导学校在改革开放中走上中兴之路;江泽民同志来我院视察学校科研工作,并为我校成立90周年发了贺信;习近平同志看到我们学校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签署了两所学校的教育与科技合作协议。此外,教育部主要领导如陈至立、周济、袁贵仁、陈宝生也非常关心学校工作的发展。
中国矿业大学作为中国唯一一所具有鲜明矿业命名特征的高水平大学,在上级主管部门、煤炭能源行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通过长远发展和建设,形成了以理工科为主、以能源资源为特征、理工科、文化管理、法律教育、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多科大学的办学格局。近年来,学校按照“强工、厚理、兴文、拓医、育新”的思路调整学科布局,提升学科生态,增强服务国家科技自强不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近年来,在巩固原有特色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学校设立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物联网等8个交叉学科,为国家双碳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搭建了一个学科平台,推动行业转型发展和智能矿山建设;工程、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计算机科学和人文科学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其中工程进入前1‰,2022年,矿物资源和采掘工程领域连续6年进入世界前50名,排名世界第144。;它构成了矿业工程与安全科学、遥感测绘与环境、地质与地质工程、土木工程与力学、机械电气与控制、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与经济、化工与材料等优势学科。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德育人的基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爱国精神和国际视野,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目前,学校拥有72个本科专业、3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优秀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和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22门国家级优秀课程、中国优秀资源共享课程、中国优秀视频公开课程、国家优秀在线开放课程,18门学科当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2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项。教育部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区、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虚拟教研室试点。学校当选“中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大学、“优秀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试点大学、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社区,建设江苏省领先大学。江苏省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基地建设获得国家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国家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高校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团队培训研究中心。2012年,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就业单位”称号,是国家和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国家创新创业典型经验大学和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自成立以来,已有34万多名毕业生被运送到国家和社会,其中许多已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