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学院位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是四川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定向招生计划院校,当选四川省优秀教师教育培训计划学校;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全日制公立普通本科院校,位于中国科技城...
绵阳师范学院位于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是四川省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定向招生计划院校,当选四川省优秀教师教育培训计划学校;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全日制公立普通本科院校,位于中国科技城,被称为“富乐之乡西硅谷”。
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师范学院录取分数线2021)【图】
四川绵阳师范学院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中国科技城、李白出生地、全国文明城市绵阳,被称为“富乐之乡、西硅谷”。
春秋变迁,火代相传。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绵阳师范学院由原绵阳师范学院和绵阳教育学院共同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1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要求项目”试点区,开始招收环保工程硕士学位。学校成立以来,学校积累构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教育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美德、博学、实践、弘毅”的校训、“弘文励教,止于至善”的教学风格、“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校风。为中国培养了13万多名优秀学生。
黄钟轻敲,九皋鸿渐。目前,高新校区、游仙校区、丰谷校区占地近2000亩,建筑面积46万多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目前,二级学院16所,全日制本科专业51个,职业教育本科专业2个,涵盖9个学科类别。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灵活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包括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学术技术领导、四川峨眉计划专家、四川学术技术领导储备候选人、绵州人才培养计划等省市称号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四川优秀教师”、“四川师德模范”、“四川五一劳动奖章”、“四川著名教师”等荣誉称号6人,当选四川大学典型师德代表2人。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科高等教育、成人本科高等教育、留学生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形成,研究生、全日制本科学生、留学生1.9万余人。
弘文励教,止于至善。学校立足“教学型、地方型、应用型、师范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师范强、艺术体育精、应用实”,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优秀教师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批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一流本科课程52门;省级“优秀计划”项目7个,省级应用示范专业6个,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4门,国家和省级“四新”项目7个,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国家课程思想政治示范课程1门,教学名师1门,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四川绵阳师范学院是几本
绵阳师范大学不是一本大学,是二本大学。绵阳师范大学一般指绵阳师范学院,该校地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是由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四川教育学院绵阳分院合并,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四川省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计划高校,入选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创新创业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学校建立了优秀的创新教育教师培训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训的全过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设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新工作室、中国创新学会实验基地和四川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在过去的五年里,学生们一直在“互联网”在“挑战杯”、“青春创造”等比赛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60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项目800余项。
教学相长,服务地方。学校坚持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设“山、水、城市”科研模式,建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五年来,教育部负责国家、省科研项目149个,重大招标项目零突破。获得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6项(不含理工科奖),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与省内外70多个地方政府、公司、高校、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中国农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绵阳市平武县、三台县、阿坝州壤塘县、凉山州布拖县、盐源县、木里县等扶贫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特色,促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近三年培训中小学教师4万余人。
以文化人,以文化教育人。学校认真培养校园文化,实施特殊教育月、节日活动和“一院一品”建设。收集整理了近3000个中国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场馆教学模式获得全国优秀奖。“梦之声”合唱团多次前往省内外表演。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区风格节、志愿者服务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形成了“博、雅、趣、活”的校园文化氛围。2020年,学校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开放办学,与国际接轨。学校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先后与德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训、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
弦赞美优雅,风华不断延续。目前,学校全体师生坚持“道德、博学、实践、毅力”校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精神,坚定“师范、艺术、体育、应用”发展战略,按照“三步”战略,进入新时代,抓住新机遇,实现新飞跃,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独特、优势突出的区域一流应用大学!